女频 古言 连载中
主角是【王顺***然】的古言小说《啥!穿越成北凉世子还要被退婚?》,这是网络小说家“小说家”的又一力作,故事充满了爱情与冒险,本站无广告TXT全本,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31633字,更新日期为2025-07-28 12:01:04。在本网【zmxyy.com】上目前连载中。小说详情介绍:超好看高分小说《啥!穿越成北凉世子还要被退婚?》是国内大神小说家创作的穿越作品。主人公王顺***然,精彩完整版情节描述:啥?穿越了?“这是哪?”刚醒来的王顺心里的第一个想法。自己明明只是在大学宿舍里躺着...
主角:王顺***然 更新:2025-07-28 12:01:04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主角是【王顺***然】的古言小说《啥!穿越成北凉世子还要被退婚?》,这是网络小说家“小说家”的又一力作,故事充满了爱情与冒险,本站无广告TXT全本,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31633字,更新日期为2025-07-28 12:01:04。在本网【zmxyy.com】上目前连载中。小说详情介绍:超好看高分小说《啥!穿越成北凉世子还要被退婚?》是国内大神小说家创作的穿越作品。主人公王顺***然,精彩完整版情节描述:啥?穿越了?“这是哪?”刚醒来的王顺心里的第一个想法。自己明明只是在大学宿舍里躺着...
北凉之主
与此同时,东部的战事进行的也十分顺利。王骏先后收复了东部十九州里的十六州,三个叛乱的节度使有人被杀,剩下的两人向北逃窜,投奔当时势力最大的反叛节度使安禄山。
不久,反叛节度使史思明向安禄山称臣,安禄山顺势称帝,国号燕,定都安北郡磐石城。此时安禄山占据北凉北部全部十二州,东部三州,西部四州,声势浩大。要知道,中原地区最大的世家陇西李氏也不过坐拥十三州。
此时琅琊王家刚收复西部二十二州里的十八州,东部十九州里的十六州,南部二十四州里的两州。
为什么没有向南部大举用兵呢?因为南方叛乱的四个节度使正和想要北上的中原各大世家打的不可开交。老凉王担心向南部用兵会让叛乱节度使与中原世家联合。
在得到安禄山称帝的消息之后,整个琅琊王家都炸了窝了,家族子弟纷纷请战剿灭安禄山。
老凉王没有盲目开战,因为安禄山一直在不断招兵,此时已拥兵百万之众。
此时,丞相诸葛亮见老凉王,以四战说服老凉王出兵剿灭安禄山。丞相曰:一则敌为叛军,民心不稳。二则敌三节度使降安禄山必不心服,互相猜忌。三则敌多为新兵,无以力战。四则我军新胜,当一鼓作气。
于是老凉王决定发兵,长子王骁率军三十五万从西部向北,次子王骏率军三十万从西部向北,老凉王率军三十万从琅琊直接向北。
父子三人兵分三路,其中东西两路进军迅速,犹如雄鹰展翅,时人谓王骁王骏两兄弟为北凉***。中路老凉王进军慢并非是老凉王实力不行,而是安禄山将五十五万主力老兵都拿来对付老凉王了。
但就算如此,老凉王依然在缓慢推进。但是老凉王看见数以十万计的北凉男儿在战场上自相残杀,心如刀割啊。就在两军进行新的对峙,正要开战的时候,老凉王骑马走出军阵。
老凉王只带着两人走出军阵,两人十六七岁的年纪但身形都十分高大强壮。一人身背双斧牵马走在前,一人身背双戟扛纛走在后。这二人是兄弟,牵马的是哥哥典庆,抗纛的是弟弟典韦。二人此时都是金刚境,哥哥在军中被叫做钢筋铁骨百战无伤,弟弟被叫做力拔千山古之恶来。
叛军先锋主将庞德不知道北凉王要干什么,但是并没有阻止他。
老凉王走到叛军阵前喊道:“北凉的男儿们,你们应该抗击入侵北凉的外敌,而不是把枪矛对准自己的同袍。我知道军令如山,你们是身不由己。如今悔改还来得及,我以自己的性命起誓,绝不会为难你们。若是有谁想杀死他们的王,现在就可以动手,我就在这里。若是不想杀我,就麻烦兄弟们让开一条路,我去跟你们主将谈一谈。”
老凉王还是世子的时候,统领过北部的军队,期间爱兵如子,抗击过北地人的入侵,应对过罕见的雪灾。北部军队中有许多将领甚至士兵都认得他,其中就包括这里的庞德。
面对阵前喊话的北凉王,庞德思索了一下先行让路,然后士兵们纷纷收起了武器,让开了一条道路。沿途无人阻挡,老凉王进入敌阵之前便将右手握拳抵在左胸,对叛军们行了北凉军礼。
叛军们见到此情此景先是一愣,继而纷纷单膝跪地还礼,甚至有人痛哭流涕,庞德也翻身下马还礼。
老凉王就这样畅通无阻的来到了叛军中军阵前,在这里老凉王被两名将领拦住去路。老凉王只是看了一下二人的面貌,便立刻说出了二人的姓名,出身,履历。
二人听后对视了一眼,然后齐齐退了下去。老凉王得以继续前行,不久便到了叛军的中军大帐,见到了叛军前线主将令狐潮以及其他将官。
叛军将领们见到北凉王先是一愣,继而开始手足无措,有的人甚至下意识的想跪地行礼。双方都保持着沉默。
老凉王先行打破了沉默,接着环顾四周,从敌方主将开始一一说出来每个人的姓名,出身,履历。除了叛军主将,其他的每说到一人,那人便向老凉王行礼。
说完了所有人,老凉王开始劝说他们归降,表示不希望北凉男儿自相残杀,同时起誓既往不咎。
叛军本就人心不齐,北凉王孤身入敌营的胆色和气魄又震惊了他们,并且身为堂堂北凉王,竟然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姓名履历,又让叛军将领们十分感动。
虽然心中都隐隐被北凉王折服,但是叛军将领们表面上都没有太多表情和动作。因为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想的,不敢冒险。
这时,叛军主将令狐潮说道:“北凉王敢深入敌营,这胆色我等佩服。但两军交战,各为其主,王爷还是请回吧。”
听了这话,老凉王知道令狐潮是不会归降了。于是他一声令下,典庆立即冲上前去要擒拿令狐潮,在其他人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安禄山安排给令狐潮的两名护卫已经护在了令狐潮身前,这两名护卫都已是半步金刚境。
就在典庆要和护卫交手的时候,一名护卫的心口被从后面刺穿,另一名护卫没有反应过来便和典庆缠斗在一起,最终落败身死。
这时众将已经反应过来纷纷拔出佩剑冲上前来,典韦立刻把肩上的大纛插在地上,护在老凉王身前与众将交手。突然老凉王赫然暴起,展露出自己通玄境的实力,猛然向前越过众人要擒住令狐潮。
令狐潮只是二品武夫,根本无力招架通玄境的高手,只一招,老凉王就将令狐潮佩剑击落,擒住了他。
此时那个从背后击杀一名护卫的人单膝跪地向老梁王请降,他就是叛军前线副将李绩。
众将看到主将被擒,副将已降,心中已无战意,纷纷放下手中的佩剑跪地请降。老凉王履行了承诺,对众将既往不咎官复原职。
就这样,老凉王成功收服叛军前线二十万大军。安禄山得到这个消息迅速率领三十五万大军后撤,同时命令东西两路大军也同时后撤。
安禄山知道,北凉的民心还是向着琅琊王家的,自己现在战局又不利,不能再拖了,越拖对自己越不利。于是决定收缩军力,以求决战,一战定乾坤,这样还有赢的希望。
他要趁着琅琊王家的三路大军还没汇合逐一击破。
第6
北凉姓王
可是出乎安禄山意料的是就在他集结兵力的时候,琅琊王家的三路大军也在全力汇合,东西两路的骑兵已经赶到。于是安禄山不得已放弃原定战略,只能进行主力决战。
双方最终在平舆开战,此战琅琊王家的六十万对阵安禄山的四十五万。
看似安禄山兵力少,琅琊王家有优势。但其实两军势均力敌,因为叛军都为老兵,并且人人披甲,将领都是安禄山的亲信。
开战之后双方都很谨慎,因为都知道这一战关乎国运。
于是乎经常会出现本来是小股部队相互试探,但逐渐双方不断增兵,慢慢开始变成主力会战。其中有个较大村庄,安禄山派了一营五百人驻守,之后北凉派一千五百人来攻破占领。安禄山又派三千人来夺了回去,北凉又派了五千人来攻打。
一天之内,村庄先后易手七次,最终在傍晚时分,北凉军打退了燕军。但是村庄已经被完全摧毁了,别说屋子,连一面墙都没有了。最终因为此地已经无险可守,北凉军也退出了此地。双方在这个人口原本不到两千人的村庄上留下了近万具无头尸体。
与此同时双方在河套平原上展开了骑战,燕军四万骑兵对由王骁率领的北凉六万骑兵。本来北凉军军力有优势,王骁对此战很有信心。
但到了战场上,王骁看见对方竟然有整整五千人马皆为重甲的超重装铁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王骁深知重骑冲锋的恐怖威力,而这种人马具重甲的超重骑兵威力更是可怕。
很多人都会想当然的以为可以用轻骑兵骑射远程消耗重骑兵,像放风筝一样保持距离,用弓箭慢慢杀伤重骑兵。这太想当然了,第一重骑兵也能射箭,第二重骑之所以叫重骑,那是人家的甲厚,尤其是这种人马具重甲的重骑,一般人是三层甲,先是一层软皮甲,然后是锁子甲,最外面是扎甲,马是两层甲,一层软皮甲一层扎甲。
这种可怕的防御力,除非用那种巨大的床弩射击才有效果。用普通的弓弩,哪怕是用破甲箭头射个几十箭,估计对方连油皮都没破。
但是这种人马具甲的重骑兵也不是没有弱点,那就是人马容易累,尤其是马,连人带甲数百公斤都压在马身上,马还要奔跑冲锋。所以对付重骑最好的办法就是消耗马力。
王骁也深知对方重骑的厉害和弱点,只是该如何消耗敌军马力。王骁与众将商量,商量的过程中王骁两个堂弟王离王渊主动请战,愿意各率一万骑兵主动进攻敌军重骑,消耗敌方马力。王骁看着自己两个堂弟风吹日晒却无比坚定的脸,心中虽有不舍但还是同意了。
王离王渊领命上马,对着将士们说:“这一战或许是我们的最后一战,愿死者,跟我冲。”,随即两人朝燕军冲去,两万骑兵跟随两人向燕军冲去。
两万北凉铁骑跟随着两人朝四万燕军铁骑的不同方向发起进攻。
那一日河套平原之战,北凉全歼燕军,但是胜利的背后是先前的两万铁骑十不存一,两个堂弟中,王渊身死,王离重伤。
在正面主力战场上,老凉王身先士卒与安禄山对决,虽然最后击退了安禄山,但自己也被狼毒箭射中重伤,好在老凉王修为高,不至于丧命。而安禄山自知无力取胜,于是带着二十万兵马退入磐石城,以求变数。
磐石城在安禄山的经营下坚固异常,城墙又高又厚,虽然比不过琅琊城,但也是极难攻克。于是老凉王决定围而不攻,等城中粮草耗尽。
围城围了大概一个月之后,城中发生动乱。原来安禄山兵败之后性格格外暴躁,整日饮酒作乐,喝醉之后便喜欢鞭打下人,下人稍有过失便行杀戮,一时人心浮动。他常居深宫,诸将很少能面见他议事,都通过严庄转达。严庄虽受亲重,也时而遭安禄山鞭挞。宦官李猪儿常为安禄山穿衣解带,服侍左右,挨打最多,怨气也大。安禄山宠幸的段氏,生下一子名庆恩,也受禄山宠爱,常想以庆恩代庆绪。长子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严庄也恐怕宫中事变于己不利,于是,严庄与安庆绪、李猪儿串通一气,谋害安禄山。
安庆绪杀安禄山没几天又被史思明擒杀,史思明后来又被儿子史朝义斩杀。叛军将领见到这种情况自知无力回天,于是联合起来活捉史朝义,打开磐石城门,向北凉投降。
如此,北凉成功收复东部,西部和北部,接下来就着手收复南部了。也就是在收复南部的一次战斗中,王骏为救王骁身死,死时无妻无子。
王骁之妻杨雪出身弘农杨氏,以女子之身入通玄境,嫁给王骁之后其父亲杨素便带着他这一支杨氏后人举家移居北凉。杨雪的父亲杨素有四子一女,其中杨雪排第四。
在王骁出兵收复南部的时候,杨雪刚刚产下第二个女儿。杨素为了让女儿安心坐月子,于是让自己的四个儿子随王骁同行,一边保护王骁,一边也可以立一些军功。
好巧不巧的是,这次出兵北上的中原世家里就有弘农杨氏。于是乎杨素的第五子杨炎前去弘农杨氏的军营劝其退兵,结果在军营中被杨氏家将斩杀,后来查明那名家将早就投靠了陇西李氏。
这件事导致杨素愤恨不已,最终与主家决裂。不过杨素这一支杨氏后人也因祸得福,这里先按下不表。
王骁花了两年时间最终成功收复南部二十四州击退中原各大世家,北凉自此全部收复。北凉各州又插满了鹰旗,北凉经过动乱之后又归于琅琊王家。
北凉安定两年后,因为老凉王的狼毒无法根治又时常发作,害怕自己突然离世又发生动乱,于是将北凉王位传给王骁。
王骁靠着在战场上打出的赫赫威名,继位北凉王时并无多少阻碍。
继位北凉王后,王骁为了纪念自己的弟弟,将北凉的鹰旗改为了双头鹰旗,因为形似“天”字,所以人们便叫其为天鹰旗。
之后王骁发现北凉虽然已经统一,但有许多盗匪流寇为非作歹,于是率军入江湖将以武乱禁的武人清剿,杀得人头滚滚,同时设下禁令,禁止以武乱禁。
第7
北凉困局
完全安定了北凉之后,王骁着手改制。北凉经过这次动乱之后,深刻体会到了军政两权皆在手的节度使的危害。
于是北凉改制,废除节度使,官职实行军政两权分离,将军手握兵权但无政权,粮草军需都需要北凉王调配,文官管理政务但无兵权,哪怕调动捕快衙役,如果超过五十人就需要向上报备。整个北凉唯一同时握有军政两权的人只有北凉王。
整理完内政,王骁开始趁热打铁秋后算账,将之前参与过叛乱的豪绅士族一一惩治,重者抄家***,轻的也是抄没一半家产和田地。
豪绅士族们不愿,几乎要掀起另一场动乱。王骁也不多废话,直接带兵叫的最欢的豪族连根拔起,祖坟都给刨了。等拔了五六家之后,豪族们闭嘴了。
豪族们开始知道以现在王骁的威望和权势,他们斗不过,于是退而求其次的开始主动上交家产。
主动上交那肯定不会如数交啊,王骁看着交上来的家产清单咧嘴冷笑了两声。之后把豪族们聚到一起问他们家产之事,豪族们异口同声的说家产只有这些。王骁听了也不废话,让豪族们签个字据说只有这些家产,说签了字据之后就不会为难他们了。
豪族们一定写一张纸的事,就能避免上交家产,于是纷纷争先恐后的写字据同时后悔先前交多了。
王骁拿到字据之后就让豪族们回去了,没过几天。王骁就带兵把各个豪族的家宅围的水泄不通,就在豪族们困惑之时,北凉军入内,从各个仓库里搬出了一袋袋的粮食,从各个地窖中抬出来成箱成箱的金银珠宝。
豪强们傻眼了,于是找到王晓理论,王骁则拿出他们之前写的字据说现在搬出的东西都不在字据上,都不是他们的家产。豪强们彻底傻眼了。
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只能看着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兵们欢快的把自己的家产搬走,豪强们心如刀割欲哭无泪,一个个活像被***过的女子般面无血色心如死灰。
不知道的还以为王骁真的找了几十个有龙阳之好的士兵把他们怎么样了呢。
办完这些事,北凉的国库充裕了。
于是王骁开始着手跟当初北上的中原世家算账了,只是没想到中原所有的世家都联合在了一起,共抗北凉。北凉多次试探性的南下都无功而返。
之后王骁改变策略,只盯着一家打,打的对方毫无还手之力,震慑其他家族,逼着他们赔款。各家族没办法,只能忍气认了。
最后经过近一个月的商讨,商定各大世家赔付北凉共计白银一亿三千万两,分十年付款,合一年一千三百万两。
王骁看需要十年还钱,本来还想要利息的,但是看见各大世家快要掀桌子了,于是就没多说话了。
要说为什么中原各大世家会联合,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北凉实力太强了。如果王骁全力南下,哪怕中原各大世家联合都不一定顶得住,估计要联合江南世家才能与北凉对峙。
其实原本北凉的实力确实很强,但也还没到整个中原都无法抵挡的地步。
只是自从王骁继位北凉王之后,先是改制,使得军阀割据成为不可能,整个北凉只遵从一人号令。之后设下武禁,使得百姓不怕强盗流匪,得以安居乐业。又清算豪强使国库充盈,而且百姓得到了大量的田地。
但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骁着人远渡重洋,从海外带回了玉米,土豆和红薯。北凉地处神洲大地的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寒冷粮食产量不高。
可是自从引进了玉米,土豆和红薯,北凉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并且还在逐年上涨。
粮食多了,能养活的人口就多,人多了税收就多,兵源就多,国力就强。因为东部地区人口过多,所以北凉在东部多设了两州。
到了王骁南下算账的时候,北凉已经坐拥七十九州,近一亿户,人口五亿五千万。每年税收白银接近四亿五千万两,养兵四百万。
这样的实力让整个中原都瑟瑟发抖。但是有个问题渐渐浮现出来。那就是传承,随着年龄的增大,王骁还是没有儿子。
琅琊王家开始着急,文武百官开始着急。琅琊王家的其他支脉想要把他们那一脉的男子过继给王骁,而文武百官想的则是把自家女儿嫁给王骁当北凉侧妃。
几乎所有人都在着急,只有两个人不急,一个是王骁,一个是老王妃徐妙云。
王骁一是对王妃杨雪用情至深,因为杨雪是弘农杨氏的天之骄女,倾国倾城的容貌而且还是女子武道第一人,却为了王骁孤身入北凉,这才让其父亲杨素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二则是如果娶了侧妃生了庶长子,之后正妃也生了嫡子,害怕北凉又陷入动乱。实在不行从族中过继一个孩子,从小培养吧。
而老王妃徐妙云则是心疼杨雪,老王妃当年就是两年没有生下儿子,被家族苛待,好在丈夫体恤。老王妃让杨雪别听那些流言安心养身体。
好在过了几年杨雪又怀了孕,请了神医把脉确定是男孩,王骁高兴的合不拢嘴,老王妃则从老凉王那里要到了压箱底的护卫,北凉的燕云十八骑,不分日夜守在杨雪周围。
等到原主王顺出生之后的第二天晚上,就有一道天雷降下要镇杀他。幸亏王骁的堂弟,修炼通天录的王昶发现了情况,用自身阻挡天劫,最终身死道消。其妻已经怀胎十月,听到噩耗当即早产生下一子之后因失血过多而亡。王骁收养其子,取名王颂,待若亲子。
经历了雷劫之后,王骁请来武当掌门王阳明给他算命,得知原主王顺夺了天机,寿命不长之后,王骁当即下令停止南下,休养生息。
中原世家北上的话,北凉也只是击退他们,对于战场上的敌军,也是能俘虏尽量俘虏。
只是人力最终还是有限,做了这么多,原主王顺只是延长了六年的寿命,天还是要收他。
在原主游历归来之后就开始生病,而此时王骁已经五十多岁,日夜忧思,整个琅琊王家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
小说《啥!穿越成北凉世子还要被退婚?》 试读结束。
网友评论